相关阅读
故宫的屋顶怎么这么多?北海白塔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在沙漠里建莫高窟?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区别在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对儿子的提问,身为古建和绘画爱好者的杨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毛笔开始画画,一边拆解古建筑的结构,一边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建。
就这样边画边讲,故宫角楼、北海白塔、苏州园林、敦煌石窟……一座座经典的中国古建跃然纸上,本来枯燥晦涩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也变得生动起来。
杨爸通过边画边讲的形式科普古建
在给儿子画手绘时,杨爸没有想过,有一天,通过手绘给青少年科普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能让他的抖音账号“杨爸图说”收获87万粉丝,其中不仅有青少年和家长,还有老师、导游和许多中老年粉丝。
他发现,看似冷门小众的古建知识,只要内容有信息量、表达通俗有趣,也能引起大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这个知识传播呼唤新媒介的信息碎片化时代,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古代艺术文化与大众之间的一根纽带,只因为,它们值得、也需要被更多人了解、理解以及传承。
懂古建、会画画的科普“老爸”
——“爸爸,为啥北京人都住这破房子呀?”
——“这可不是破房子,这是北京四合院,高级着呢。”
为了向儿子解释“破房子”高级在哪儿,杨爸用毛笔在纸上“盖”起一座四合院。
儿子对四合院的疑问
先是四合院里最高大、坐北朝南的正房,再是两侧作为卧室和书房的耳房,建好东西对称的厢房后,封上南边的围墙,正中间做一个漂亮的垂花门,内院就完成了。一套标准的三进四合院,还有道座房、后罩房、连廊、大门,它们的布局构成也都各有讲究。
这个4分钟讲清楚北京四合院的视频,在抖音获得了53.5万点赞、8.6万条收藏,网友纷纷表示“画得细致,讲解清楚,风俗民情都有了”“图文声并茂,通俗易懂”“我简直就是来学知识的”。
跟随杨爸的视频,87万粉丝学到了——江南园林的半亭设计有多精妙,结构复杂的故宫角楼是如何组建而来,中国佛塔样式怎么形成的,一根柱子经过怎样的演变成为华表、牌坊、楼阁、城门、钟鼓楼……
杨爸从一根柱子开始讲解中国古建的奥妙,视频在抖音获赞近35万
在抖音众多科普创作里,杨爸讲述的中国古建艺术,相对来说偏小众冷门。
在杨爸看来,这或许是因为古建知识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等多学科,信息庞杂、艰深难懂,又与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较难引起大众的兴趣。而且,该领域内面向大众的科普达人也不多。
“杨爸图说”的视频,创造性地采用边画边讲的形式,在科普这条路上作出了新的尝试。
他向大家展示作画的过程——复杂的中国传统建筑,像积木一样被完全拆解,落到图纸上,通常从一根横梁或者一根柱子开始勾勒,由简到繁,又像搭积木一样慢慢被还原。
配合作画的顺序,他用口语化的通俗表达,向大家解释每块“积木”的位置、功能,同时穿插相关风土人情、艺术美学的内容。图文声并茂,让本来偏门枯燥的古建内容,兼具了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来自杨爸粉丝的反馈
为了引起青少年的兴趣,杨爸的两个儿子也是视频主角。
11岁的老大,常常出现在视频开头,提出一些看似摸不着头脑但的确属于这个年纪该有的疑问,很能引发孩子的共鸣。7岁的老二,则经常在视频结尾“辣评”老爸的讲解,孩童天然的纯真与幽默,总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小儿子点评“多琢磨琢磨我们家的房子,多还点房贷”
久而久之,杨爸不仅成了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提问的线上“帮手”,更是帮助他们自己长见识的宝藏博主。虽然是面向青少年,但就连中老年人,也爱追他的科普。
杨爸的粉丝里,有很多中老年人
一位古建爱好者的创作转型之路
出生于70年代末的杨爸,家乡在湖北黄冈大别山,10岁以前,他老感觉自己生活在古代。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是他童年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从小就喜欢古代诗词和绘画。为了更好地谋生,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学设计,但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却没有停止。
大学期间,他因为梁思成编写的《中国建筑史》而迷恋上古建。一次因缘际会,他成了北京一位知名历史考古学者的助手,主要工作是临摹敦煌壁画。经过一番耳濡目染,他对古代建筑艺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加入了知名古建文物小组“斯飞”。
2001年,杨爸在雍和宫、国子监等地的速写
38岁那年,在北京安定下来后,杨爸越发感觉到人到中年“最后的倔强”,决定从一名视觉设计师转型,从事自小喜欢的古代艺术史。
他在北京胡同里租下一个空间,创办了“行谈艺术史沙龙”,邀请圈内名校专家为古建爱好者讲述古代建筑、书法、服装、美术史等内容,迄今已举办超500期。
作为一名资深古建爱好者,杨爸也喜欢带孩子去访古旅游,为了给他们科普眼前的佛寺、民居等传统建筑,他总是随身携带着写生本。“孩子们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和理解力有限,于是我就给他们边画边讲,把本来很枯燥的古建给拆解和简化。”
因为收效不错,杨爸把自己给儿子画图讲古建的过程录制下来,发到家长群里,不仅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小朋友的喜欢,更被鼓励分享到短视频社交平台,讲给更多人听。
杨爸应儿子要求“拆解”故宫角楼
但相比亲子教学,要把这些专业知识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更广大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杨爸压力不小。
每一个短短两三分钟的视频,大到提问角度,小到作画姿势,背后都充满了考验。
比如,为了体现中国古建的韵味,他特别选择了表现力更强的的毛笔作画,但要保证人不入镜,又不能保持正常的作画姿势,因此画面很容易变形。另外,正常画画前一般会先起稿再画成品,但因为要结合讲解展示作画过程,他必须尽可能一次成型。
更难的,是文案创意。“要让小众的知识引起大众的兴趣,就必须有创新、有故事,但建筑本身可能并不承载太多故事,就必须发散思维。”
最近,北京的敦煌艺术大展火爆,杨爸借机开始讲石窟艺术。他认为,敦煌壁画本身就非常美,不需要狗尾续貂再模仿作画。他选择另辟蹊径,在文案上下功夫,把故事讲得更有趣一些。
为此,他苦苦思索,想出了“飞天是干什么的?”“上西天原来是好事?”“一千年前的梦想生活”等独特新奇的角度。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佛教艺术文化里现成的故事,短视频科普的关键,就在于创作者怎么去提炼和表达。
敦煌壁画系列故事讲解
希望更多人看到更美的中国
相比表达的创新,杨爸更在意的,是知识的准确性。
创作时,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年少时的一些经历。那时候,因为喜欢唐诗宋词的诗情画意,他买了很多插图书,自学画古代诗意画。但他越琢磨越发现,很多书里的插图是错的——唐朝人可能生活在清代建筑里,宋朝人却穿着明代的服饰。
杨爸在家里临摹古画
这促使他更好奇,真实的古代建筑、服饰、生活是什么样的,为此,他开始不断外出访古。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更坚定地要研究和推广中国古代艺术,正确传播其精髓,让更多人看到更美的中国。
过去,他在工作中倾注着这样的信念。2008年,杨爸参与设计北京奥运会中国花样游泳队队服时,就极力推崇要用龙的图腾,而且是唐代的龙。“又有仙气又够凶悍,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历史上艺术文化的蒸蒸日上。”
现在,他也在科普分享时坚持着这样的初心。在抖音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中,杨爸几乎包揽了中国古代建筑部分。天安门是什么建筑形式?中国佛寺与印度佛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江南园林那么小巧玲珑?每一个选题,他都翻阅尽可能多的资料,确保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
十万个为什么建筑篇之江南园林
让杨爸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有意思又不失严谨的知识内容,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有粉丝告诉他,会把他的视频作为对孩子完成某项任务的奖励;也有家长给他发来照片,那是孩子看视频学习做的笔记;还有知名建筑师,说他很会传播古建文化,“像梁思成一样”。
最让他感慨的反馈,来自粉丝里的教师群体。杨爸常常收到他们的私信,询问是否可以授权视频作为课件播放。
他深刻地感觉到,当下的青少年,需要更丰富的传播媒介和更通俗的表达方式,去接收正确的知识。“短视频就是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媒介渠道和格局视野,和纪录片、讲座都不一样,是面向大众的、全民的,门槛更低、传播更广。”
杨爸坦言,他甚至常常打开青少年模式看推送,“很多关于科学、宇宙的内容,博主思维非常开阔宏大,几分钟透露巨大的信息量。”他希望,自己能和这些科普达人一起,成为专业和大众中间的一根纽带,带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至于未来的科普创作,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除了建筑,可能还会讲古代的服饰、书法、诗词、生活方式等等,围绕整个艺术史展开。”不过,杨爸补充道,他最想讲的,还是与自己走上访古之路的起因有关:“好好勘误一些青少年读物里的诗词配画。”
作者:李娜
关键词:
相关阅读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3-04-07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