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践行二十大精神,瞄准基础研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依托亚洲最大的化石标本馆藏中心,不断探索新技术,正在把古生物学这个“冷板凳”坐热、推动我国古生物学研究走向国际最前沿。
春节刚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野外调查工作,就在不久前,他们在云南首次发现2.44亿年前的“奇异罗平龙”,为了解肿肋龙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一块块珍贵的化石,蕴藏着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之谜,如何从这些化石上破解更多的生命演化密码,把古生物学做热、做好?所里的科学家们展开探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 所长 邓涛:二十大报告提出来的加强基础研究,脊椎动物演化和人类起源就是非常典型的这个方面的研究。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卢静:我们这个CT机器,它的精度够不够高?它能不能把我们最需要的精细的结构,给它表现出来?
目前,古脊椎所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和自动化所正在进行合作攻关,自主研发更高精度的化石扫描CT,未来还将首次利用大科学装置展开古生物学研究。
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科院院士 朱敏:北京光源也在建设中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专门用于古生物研究的线站,它这种能量会更加高,使得我们能更清晰地去解析古生物化石内部的一些结构。
开拓前沿交叉领域,80后的付巧妹回国短短几年,就创立古DNA研究实验室,组建起一只勇于创新的年轻团队,推动我国古DNA研究进入世界前列。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参会回来之后,付巧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把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不断分享给身边的年轻科研人员。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付巧妹:二十大报告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给我们基础研究人员很大的信心。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怎么样保持前沿,怎么样开拓我们领域内一些非常关键的难点和痛点,比如我们可能要跟人工智能等等结合,我们要实现这种技术攻关。
以推动古生物学研究走向国际最前沿为目标,古脊椎所正在积极参与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拟围绕高能光子源、建设全球首个专门针对脊椎动物演化、人类起源与古人类遗存研究的同步辐射光源成像和测试平台。按照计划,还将建设集化石采集、研究、保护、利用和大数据模拟为一体的世界级“开放式”研究支撑平台。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 所长 邓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注重理论创新与实验技术平台升级相结合,吸引本领域国际研究中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不断探索交叉学科新兴方向,拓展学科领域边界,建成本领域的国际学术高地。
相关阅读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2
2023-02-01
2023-02-01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